常见的前端埋点方法都有哪些类型
常见的前端埋点方法都有哪些类型
推荐答案
埋点是很多公司在做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。常见的前端埋点方法都有哪些类型呢?主要有手动代码埋点、可视化埋点、无埋点这几种类型。
1.简介
前端埋点:一种采集产品数据的方法。 其目的是报告相关的行为数据。 相关人员以数据为依据,分析产品在用户端的使用情况,并根据分析结果辅助产品优化迭代。
2.背景
现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,数据的收集、分析、精细化运营更加重要,所以埋点在互联网产品中很常见,可以更好的辅助我们迭代和完善产品功能。
通常,我们在完成了基本的业务需求之后,还需要开发完成嵌入式需求。 所以我们追求的是简单快速的做好埋点工作,不会占用我们太多的精力。 但现实并非如此美好。 目前我们团队在前端埋点有一些痛点:
构建埋点字段时,需要按照BI规则将多个字段拼接为一个,费时费力,且存在出错风险;
一些暴露场景下的点不容易打字,比如:分页列表,虚拟列表; 它们的暴露埋点实施起来比较麻烦;
逻辑复用问题:尤其是曝光相关的点需要在业务代码中做额外的处理,所以逻辑复用非常困难,对已有代码的入侵也很严重;
因此,我们需要一个适合我们的方案来解决我们目前的问题,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,不再为埋点而烦恼。
3.常见的前端埋点方案
我们对目前市面上的几种埋点方案进行了研究,常规的方案有以下三种:
手动代码埋点:用户触发动作后手动上报数据
优点:准确,可以满足很多定制需求。
缺点:内嵌逻辑与业务代码耦合,不利于代码维护和复用。
可视化埋点:通过可视化工具配置采集节点,指定需要监控的元素和属性。 核心就是找到dom,然后绑定事件。 Mixpanel在业界比较出名。
优点:可以按需配置,不会像全埋一样产生大量无用数据。
缺点:加载一些运行时参数比较困难; 当页面结构发生变化时,可能需要进行一些重新配置。
无埋点:也叫“全埋点”,前端自动采集所有事件并上报埋点数据,后端数据计算时过滤掉有用的数据
优点:收集了用户所有端到端的行为,非常全面。
缺点:无效数据较多,上报数据量大。
4.掩埋方案
在研究了这些解决方案之后,我觉得上面的解决方案并不完全适合我们。我们需要的是准确快速的埋点,同时把埋点的代码和业务逻辑解耦,我们的银界手机站可以比较顺利的迁移到我们新的埋点库中。结合我们目前的技术栈React,以及运营和产品的现状和需求,我们决定采用声明式组件化埋点+缓冲队列的方案。这是我们的总体思路。
为了解决嵌入式代码与业务逻辑的耦合问题,我们认为可以在视图层进行处理。嵌入点可以分为两类,点击嵌入点和暴露嵌入点。我们可以抽象出两个组件来分别处理这两种场景。
在某些场景下,快速滑动和频繁点击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点,导致接口调用频繁,在移动端应该避免。 针对这个场景,我们引入了一个缓冲队列,生成的点信息先进入。队列通过定时任务批量上报数据,不同类型的点也可以应用不同的上报频率。
目前部分字段采用手动拼接,如BI定义的_mspm2等相关公共字段。这类字段我们可以在库中统一处理,不容易出错,也方便后期扩展。对于页面级别的曝光,我们可以在埋点库初始化后自动注册页面曝光的相关事件,用户无需关心,以上是常见的前端埋点方法。